top of page
微景觀植物瓶

種​植工作坊

我們為機構/學校提供多項種植工作坊

活動可於農莊進行,讓參加者享受大自然環境;亦可以外展形式進行

種​植工作坊項目

微景觀.png

​微景觀植物瓶

305834217_1314621175742650_7831110864706447279_n.jpg

水​苔植物球

Upside-down環保植物瓶

Upside-down環保植物瓶

桌上禪宗庭園

桌上禪宗庭園

104851684_776062606265179_2033411640531148381_n.jpg

​鬍子先生空氣草

種植工作坊 - 迷你盆景

迷你盆景

多肉小花園

多肉小花園

R.C_edited.jpg

彩​繪石頭畫框

大自然陽光捕手

大自然「陽光捕手」

R.C Photography-1189.JPG

​玻璃球空氣草

316087863_1369121466959287_7841544703634205823_n.jpg

葉​脈拓印多肉盆栽

植物小星球.JPG

植物小星球

盆栽

迷你花園盆栽

R.C-7935.JPG

​石頭畫空氣草

浮游花瓶_edited.jpg

浮游花瓶

項目詳情

微景觀植物瓶

微景觀植物瓶

近年十分流行以微景觀植物瓶的種植形式,而微景觀就是指一個培植在玻璃器皿中的小型生態系統,主要由泥炭土、輕石、 苔蘚、蕨類植物、造景石和擺設組成。由於苔蘚和蕨類植物屬於陰生植物,對陽光要求不高,適合在室內種植。

在生態瓶中,苔蘚通常會用來做「草地」造景,配合不同的擺設(如小屋、碎石、小橋和微型動物等等)。參加者可以將微景觀設計成不同的場景,適合讓參加者表達心情、想法及與他 人的關係。

種植工作坊 - 迷你盆景

​迷你盆景

盆景是指把植物放在細小的盆中種植,在東南亞文化中已有多年歷史。在製作盆栽的過程中,參加者可以透過種植植物(如羅漢松)、苔蘚擺放造景石和不同的擺設,將內心的思路和想像化成景觀,寓大於小,把大自然景觀縮影成桌上小盆栽。而且盆景也會隨著四季有所變化,參加者可以透過觀察植物的變化 提升對於外界環境的覺察(Awareness) 。

葉脈拓印多肉盆栽

拓印是一種藝術常用的技法,指將拓片上的圖案、文字以染料複製到紙張或不同物件。而葉脈拓印盆栽就是用顏料將葉子上的葉脈以拓印的形式印在盆栽上,再種上多肉植物成為一個精 繳的小盆栽。

活動中會介紹不同葉子的形態、紋理和特性,而且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就如人也是獨一無二,參加者可以在製作過程提升觀察力。而且,拓印過程需要將顏料塗上葉片後按壓在花盆上,對雙手協調的穩定性及流暢度也有一定提升。

植物水苔球

植物水苔球

水苔植物球,又稱苔玉,是從日本江戶時代就有的一種植物種植形式。水苔球與一般盆栽不同,苔球是由水苔、土壤介質、 植栽三樣元素組成,以土壤和水苔包覆植物根部,水苔就成為植物的花器。

活動中參加者會製作一個水苔植物球,植物通常為觀葉植物 (如虎尾蘭),過程中不但要運用手部的協調把泥土和水苔包裏根部,也要運用魚絲或繩子等材料將水苔球繫緊,對參加者的手眼協調和肌肉運用也是一種鍛練。

藝術工作坊

彩​繪石頭畫框

石頭,可以是盆栽的擺設、高高的山、建築的物料⋯⋯還可以是畫的素材。只要多觀察和發揮想像力,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很多新發現和不同的可能性。

在這個活動中,參加者可以運用天然的材料 - 卵石,配合不同主題,以藝術形式表達心中的想法、對將來的期望等等,將想法收進小小的畫框之內,完成後可以把作品放在工作桌或作為家中擺設。

多肉小花園

多​肉小花園

活動中參加者會以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 (Succulent plant)種植小盆栽,例如條紋十二卷、奧利維亞、觀音蓮等較為容易種植的品種。多肉植物又被稱作肉質植物,是指植物能在土壤乾旱的條件下擁有肥大的葉或莖甚至是貯藏器官(例如是根莖)的植物。

活動中會介紹多肉植物的特性、照顧方法,也可以按參加者需 要介紹不同的繁殖方法(如側芽分株、葉孵、扦插等等)或邀請參加者按主題設計自己的盆栽。

植物小星球

植物小星球

植物小星球是一個以不同觀葉植物製作而成的植物瓶,當中包括不同色彩的觀葉植物,如紅色/白色網紋草。由於網紋草屬於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片上有縱橫交替成明顯的網紋因而得名,加上花梗被絨毛緊密覆蓋著,參加者可以在種植的過程中以觸覺感受植物之餘,亦可以為他們帶來視覺刺激。透過這個活動,居住在都市的人也可以透過小盆栽建立屬於自己的自然小空間,時刻與大自然聯繫。

Upside-down環保植物瓶

Upside-down環保植物瓶

Upside-down 環保植物瓶是園藝治療中常用的種植活動,因為它打破了傳統的由上而上的種植方式,把植物倒轉栽種在回收而來的膠水樽內。

一方面可以帶出廢物利用的環保概念,同時讓參加者明白只要願意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每個事物或人也有他的用處 ; 另一 方面是透過植物的向光性,即植物會朝著太陽逆向生長,帶出逆境自強的訊息,提升抗逆力。活動通常會使用可食用的植物 如車厘茄、辣椒等,讓參加者可享受收成的滿足感。

盆栽

​迷你花園盆栽

相信不少人都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花園,但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居住環境。透過迷你花園盆栽活動,參加者可以運用不 同觀葉植物 (如常春藤、吊竹梅、水竹草、網紋草等) 配合不同的擺件,在方寸空間中打造屬於自己的迷你花園(Miniature garden)。

活動中也會介紹植物的繁殖方法,如分株法、扦插法等等,參加者可以把迷你花園盆栽帶回家栽種,並在植物長大後換到更大的盆子種植。

桌上禪宗庭園

桌上禪宗庭園

桌上禪宗庭園是來自日本的「枯山水」造景手法,它沒有山沒有水,而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山。「枯山水」日式庭園是一種心靈上順其自然的「刪減」哲學,把庭園造景減到無可再減的同時, 反照的是人生、是心靈,如何擺脫物慾,只為生活留下最重要的物件、人與人的關係。

在活動中導師會與參加者做簡單的木工,一個微型的耙刷,並用耙刷在砂石上造出不同元素。透過介紹不同與園藝相關的文化, 讓參加者與大自然連結,在活動過程中找到生命的啟發。

大自然陽光捕手

Suncatcher 「陽光捕手」花藝手作

大自然陽光捕手是一個以 Suncatcher (陽光捕手) 為設計概念的花藝手作。相傳Suncatcher 源於美國西南部的印弟安人。 他們把有顏色的玻璃製作成飾物放在窗邊,當陽光照射進屋內時,倒影便會呈現出不同顏色,藉此將色彩帶進屋內。

此項活動圖卡由農莊團隊設計,參加者可以沿虛線撕下紙張取得活動紙模,運用來自大自然的素材及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將設計成獨一無二的花藝手作,並在晝夜變化中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各種色彩。

石頭畫空氣草

石頭畫空氣草

近年新興的空氣草屬鳳梨科植物,學名鐵蘭 Tillandsia,又名空氣鳳梨,而「小精靈空氣草」就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空 氣草品種。空氣草根部功能是用於攀附在其他樹木上,而吸收養分和水分則是靠葉片來進行。

活動中會教授參加者以石頭作為空氣草的支架,並利用不溶於水的顏料將石頭化身成不同的圖畫,將空氣草的形態互相襯托,成為家中的綠色擺設。

鬍子先生空氣草

鬍子先生空氣草掛飾

「鬍子先生」空氣草掛飾是其中一個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活動, 活動中會以名為老人鬚的空氣草扮成「鬍子先生」,並加上陶盆作為笑臉。老人鬚空氣草 (Tillandsia Usneoides) 是空氣草的其中一個品種,外型似束鬍子。

 

參加者可以發揮創意把笑臉裝飾成不同的樣子,回家後亦可把作品掛在窗邊,不佔空間之餘又可加添居住環境的綠色元素。 而且空氣草不需泥土,只需定期噴水,對於小朋友及種植新手也是一個好選擇。

玻璃球空氣草

玻璃球空氣草

玻璃球空氣草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擺設工作坊,活動中不但會與參加者製作一個以透明玻璃球為種植容器的小擺設,還會配上小石頭和小動物公仔作裝飾。

活動中除了教授參加者製作植物擺設外,亦會介紹空氣草的種植方法、繁殖及分株方式等等。空氣草種植失敗原因通常是因為噴過量的水份或空氣不流通。如何了解每種植物的特性而用 適當的照料方式,不給予過份的「關心」和保留適當的空間, 這些道理也適用於人際關係之內。

浮游花瓶

浮游花瓶

浮游花(Herbarium)起源於日本,是植物標本的一種觀賞 品。它做法是把永生花或乾燥花放入玻璃瓶,再加入浮游花專用的礦物油,讓花材在瓶中有浮游的效果。

園藝治療之中常常強調植物的生命週期都映照著人生不同階段,開花之後不代表凋零,透過製成植物標本,我們可以保留植物的美態。以玻璃瓶作為畫紙,花朵在瓶中飄浮,填滿或留白 ; 流動或停留 ; 明亮或暗淡,這一切都視乎我們甚麼時間看;抱著甚麼心態去看。如何平衡作品的浮游效果,正正是浮游花瓶的魅力之處,生命的藝術也應如此。

活動花絮

親子種植活動
正向種植活動
微景觀種植活動作品
水苔球種植工作坊
正向管教種植活動
親子正向管教種植活動
親子種植活動
盆景種植工作坊
植物
聯​絡我們

如閣下對農莊服務有任何問題或希望舉行活動/小組,歡迎留下問題及聯絡方式,我們會按貴 機構/學校需要訂立活動詳情!

活動檔期有限,建議預早查詢及確認以預留理想活動日期。

WhatsApp

Email

56435497

農莊地址: 上水華山村(親臨前請先預約)

查​看地圖

了解更多:

  • Facebook
  • Instagram
  • Whatsapp

​謝謝你的查詢!

IGH 13-01.png
共融農莊
故事緣起
園藝治療
IGH 13-02.png
團體活動/學校活動/機構活動
農莊場地租用
農莊設施
IGH 13.png
IGH 13-29.png
bottom of page